丁季峰与(扌衮)法[揿法]推拿

出处:上海中医药杂志 1989;(1):28

摘要:丁季峰主任医师生于维扬一指禅推拿世家,其伯祖父丁凤山、父丁树山为一指禅流派传人。丁师自幼师取家教,勤学苦练,1936年起在上海开业行医。3年后,创立(扌衮)法[揿法]推拿,蜚声沪上。解放后,先后执教于上海推拿学校和上海中医学院,担任上海中医学院附属龙华医院推拿科顾问。丁师创立的(扌衮)法[揿法]推拿经不断完善,已形成独具风格的流派,它对中医推拿学术交流作出了贡献。现将丁师的学术思想、滚法推拿的特色及临床实践的具体要求介绍如下。

一、中西医结合的(扌衮)法[搇法]推拿

倡导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结合,取长补短,是丁师的学术思想核心,也是(扌衮)法[搇法]推拿形成的理论基础。从中医推拿的历代沿习及实践经历中,丁师认识到,理论知识的缺乏是推拿事业发展的主要障碍。他又看到,整体观念、内外相连为中医理论体系之所长,细究局部、探幽入微是西医治学之所长,遂以中医经络学说结合解剖、生理、病理等现代医学知识作为指导实践的理论基础,逐步创立了(扌衮)法[搇法]推拿。

中医学的解剖概念较模糊,这对指导手法应用带来了困难,使许多被动运动手法容易造成医源性损伤,如颈椎斜扳法,即为其例。对人体解剖知识的熟悉与否不仅直接影响诊断的正确性与治疗效果,甚至可影响病人的生命安全,因此,丁师在创立(扌衮)法[搇法]推拿中,对解剖学的重要性,认为无论怎样强调,都不过分。

神经生理学知识告诉我们,神经系统对刺激反应性不仅取决于刺激量的大小,而且取决于刺激的空间分布与时间分布形式,取决于刺激的变化率。丁师创立的(扌衮)法[搇法]推拿把经络看作是全身皮肤、肌肉、肌键、韧带等组织的有序集合。具有作用面积大,作用面和压力均周期性变化的特点,一方面降低了手法力集中某一微小部位所可能对组织产生的损伤性,另一方面又由于广泛作用于穴位及穴位之间的经筋、皮部而提高了手法效应。

丁师创立的(扌衮)法[搇法]推拿之所以有较好的疗效,这同他强调必须根据临床病理特性,辨证施术分不开的。如肩周炎的病理变化分三期:急性期以渗出性炎症为主,组织充血水肿。此期机体组织对手法力较为敏感,故手法宜轻柔缓和,不宜配合任何形式的被动运动。粘连期以组织粘连为主炎症逐渐消退。此期手法力量可适当增大,配合各种操作,来逐渐分离粘连。恢复期以肩关节周围组织纤维化,关节力学平衡失调为主。此期应以指导患者自主性功能锻炼为主。

二、手法刚柔相济,治疗与运动结合

强调手法刚柔相济,倡导治疗手法与被动运动结合是(扌衮)法[搇法]推拿的学术特色。丁师认为,推拿手法之力有两重性:刺激穴位、经筋、皮部,激发经络反应为其治疗性;改变组织微细结构,引起疼痛、结构破坏为其损伤性。不可过于强调一方面而忽视另一方面。(扌衮)法[搇法]推拿手法应做到刚柔相济。所谓刚柔相济的涵义,丁师具体地描述为:手法应具有一定的力度,即使隔着衣服操作,也能作用到一定的组织深度。但这种力不是粗暴蛮力,而是一种技巧力,病变组织不因压力刺激而产生剧烈疼痛,肌肉也不由此而强烈痉挛、影响力的作用深度,反而在治疗过程中有轻松舒适的感觉,治疗后有病痛显著减轻的体会。

被动运动是指由医生控制的肢体运动,具有纠正错位、分离粘连、缓解肌肉痉挛、解除神经血管压迫的作用,对软组织损伤性疾病具有较好的疗效。但如掌握不当,常可造成严重的组织创伤。同时在病理状态下,关节周围肌群通常处于痉挛状态,被动运动的阻力增加,预期的运动幅度难以达到。这了减少组织损伤和便于被动运动的实施,(扌衮)法[搇法]推拿把被动运动与治疗手法有机结合在一起。被动运动前,先在病变部位充分使用(扌衮)法[搇法],以减轻疼痛,缓解肌肉痉挛,为被动运动创造条件。被动运动过程中,继续配合(扌衮)法[搇法]操作,以减轻运动痛,并可分散病人注意力。被动运动后,仍在病变部位予以手法治疗,以及时消除被动运动可能产生的组织损伤。

三、辨证、辨经与辨病结合

辨证、辨经与辨病结、合论治是丁师创立的(扌衮)法[搇法]推拿对临床实践的具体要求。辨证论治为中医学精髓,辨经论治为手法治疗部位的选择提供依据。但辨证、辨经,还难以反映疾病的全貌。例如在中医的痹证范畴中,包含了软组织损伤性疾病、免疫性疾病、代谢性疾病等等。即使在免疫性疾病之间,其病理变化也迥然相异。又如腰椎间盘突出症按传统辨证分型可分为血瘀型、湿热型、风寒型和肾虚型;按辨经论治可分为足太阳型,足少阳型,太阳少阳合病型和督脉型;但这些分型均不能为手法应用提供理论根据。(扌衮)法[搇法]推拿在此基础上结合辨病论治,充分吸取现代医学诊断明确,病理研究深入透彻的长处,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,从而大大地提高了治疗效果。